

制作这类App的人,动机无非有二。一是“炫技”,控制用户的手机,这类制作者会拿到用户的隐私信息,也可能借此发动对网络的攻击等,但并非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另一种动机则更直接,就是通过病毒App拿到用户信息,出卖信息或者通过上传下载产生的流量费用获利。
近期360互联网安全中心截获了一款名为“流量僵尸”的木马病毒,木马可联网从控制服务器上下载关键词,并使用下载的关键词来模拟用户的搜索行为。
“按照每千次query(访问请求)5元~20元的一般市场价格计算,此类木马可为制作者每天赚钱约33万元~134万元的经济收入。”他说。然而,制作这样的病毒,推广所需要的费用,相比每天的“收入”,则是九牛一毛。
另据早前报道,猎豹移动对“幽灵推”病毒服务器推广的App进行分析统计发现,平均每个App的推广价格在1.5美元(约合人民币9.6元),中毒手机每天平均被安装3个商业App,则每台中毒手机每天给病毒集团带来4.5美元(约合人民币28.8元)的“收入”。按照目前全球90余万台中毒手机日活跃计算,病毒集团每天可以获取4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547.6万元)的收益。
另外,目前众多互联网创业公司靠点击、日活等数据获取投资、估值,病毒App能够帮助这些所谓的创业公司实现目标——通过“偷”用户流量来造假数据。佛山龙女士手机2000多次重复下载某网站的文件,或是如此。而其他网站有了流量,也能够通过后向收费“变现”。
来自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的手机安全报告显示,手机病毒是盗取手机流量的“真凶”之一,2015年上半年,在Android病毒类型中,资费消耗类病毒比例最大,占比达到79.18%,排名第一。这类手机病毒被二次“打包”到一些热门应用中,偷偷在后台启动,私自下载其他应用、弹出广告或推广病毒牟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