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浮桥知多少
2015-12-07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阅读次数:1679次)

    梧州是一个拥有4100多年历史的城市,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这几年城建快速发展,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梧州老照片,见证着梧州的变化,特别是很多老照片,更是让现在的梧州人大开眼界。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了解过去,原来以前梧州是这样的。

桂江,在梧州又称抚河,把梧州市区分为东西两片。在1969年桂江一桥建成通车之前,河东河西的交通往来,主要靠浮桥。

    说起梧州浮桥,好多年轻人都没有人知道,但是在五六十年代梧州人最熟悉的就是桂江抚河浮桥了,桥东位于原牛屎码头,桥西是角嘴码头。桥长227米,桥宽6.7米,用木船60艘连接成桥,另宿舍船2艘。桥面原来是一字平排的,定时撑开三几艘桥船,可让上、下航的客、货运船只通行。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后来就将一段桥加高成拱形,让一些普通船只可以自由通航,遇到大船要经过即要撑开一个活动船墩方可通得过,船多的时候就要排队等候啦,碰巧有过桥的你就要耐心地等待了,上班、上学的眼看快要迟到了急也没用,突然遇到下雨而你也没带伞的那你进退两难只好做个落汤鸡算了。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梧州桂江浮桥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明朝梧州曾一度是两广的政治、军事重镇,桂江两岸及西江南岸的塘源一带都驻有重兵。为了方便往来,成化七年(1471年),梧州总督韩雍在桂江口河面上建造桂江浮桥。考虑到洪水期间桂江夏潦秋霖,溢为逆流,冲激相荡(苍梧县志卷六)的特点,用生铁铸造4条铁柱,每条长630厘米,直径25厘米,重约3吨,分16段铸接而成,柱顶有镇桥兽蝶,分立两岸。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浮桥吸收了铁索桥的长处和优势,铁柱露地面近一丈,以铁链相连,以木船56只系于铁链上,每隔2.6米系舟1只,每只宽3米,用木板覆盖舟上,两边列木栏作扶。这样,铁柱系铁链,铁链系木船,连成浮桥贯通河西三角嘴。这是梧州历史上最早的浮桥,一直沿用数百年,清同治年间才废毁,唯存铁柱4条于两岸,铁柱码头亦因此而得名。2013年,4条铁柱移置珠山市博物馆前一侧,供游人观赏。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军备需要,国民政府第六路军也曾在梧州抚河上架设军用浮桥。1950年,梧州市又在河东牛屎码头和河西角嘴码头之间的河面上兴建了一座浮桥。桥长244米,用木船60只连接成桥,每只木船桥身长8.54米(即桥面宽),船宽2.754米,船间距1.525米,船上架桁梁,桥面铺装杉板,两岸分别用水泥混凝土浇筑码头。1969年桂江一桥建成通车后,浮桥迁移到富民码头,桂江二桥建成通车后,浮桥于198911月撤销。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如今的梧州桂江河口已陆续建成了桂江一桥、桂江二桥和鸳江桥,桂江浮桥在人们的记忆已渐行渐远,但积淀在其中的厚重历史永远不会被淡忘。

 

一部梧州传统美食的情怀片:上一篇 | 下一篇: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梧州其实是一个“动物园”
    推荐文章

地址:广西梧州市银湖南路21号二楼   |   联系电话:0774-2024111   |   E-mail:3227822271@qq.com   |   桂ICP备10201068号-4   |   广西大众互信网络有限公司 Copyright(c)@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桂公网安备 45040502000187号